中国农村青年就业途径之思考
来源:枣庄市团校 时间:2011-06-27内容提要:就业是民生之本,安国之策,也是当今世界发展进程中面对的现实问题之一。现阶段,我国正处于一个深刻的社会转型期,就业问题特别是农村青年就业更是突出的问题,因此,我们在探讨研究对策时,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真心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新生一代农村青年青少年就业观念的更新。
关键词: 农村青年 职业教育 就业途径 对策
就业是民生之本,安国之策,也是当今世界发展进程中面对的现实问题之一。对中国人口大国而言,就业问题就显得尤为突出。未来10年到20年,我国将先后迎来劳动年龄人口、老龄人口和总人口三大高峰。预计2020年,我国15至64岁适龄劳动力将高达9.4亿,占总人口的65%左右,给就业带来巨大压力。因此,我们在探讨研究对策时,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真心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新生一代农村青年青少年就业观念的更新。
从我国当前就业的总体情况看,可以说是:形势依然严峻,任务依然繁重。根据国家劳动保障部估算,在今后十年中我国每年城镇就业人口增长数量约为2400万,而现有可能提供的工作岗位数量约为1100万,供大于求而形成的,两者缺口约为1300万,这种情况连续时间要长达10年之久;农村现有劳动力约为4.9亿人,种植业需1.4亿,已转移2亿,还有1.5亿人需要继续转移;同时,2005年《中国首次青年就业状况调查报告》的数据表明,15至29岁的青年总体失业率为9%,高于全国目前6%左右的社会平均失业率,失业—年以上的长期青年失业者占72%。可见,我国目前正处于一个劳动年龄人口增长的高峰期,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加速期,加上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大学生就业难等等问题,矛盾之大,任务之重,前所未有,举世罕见。安居乐业,历来是社会稳定最根本的基础。没有就业,谈不上安居,所以,就业更是第一位的。
我国农民青年就业的趋势是由第一产业转向以第二三产业为主。青年农民最初从事农业的人数较少而直接外出打工的人数较多。目前,农业劳动者的人数减少,个体工商劳动者和企业管理者的人数增加。农村青年非农就业的主要障碍是缺乏适当的非农职业教育和培训, 既缺少参加现代非农职业所需要的社会文化与社会技能,缺少参加现代非农职业所需要的劳动知识和技能。因而, 促进农村青年非农就业的有效手段就是对农民进行非农职业教育和培训, 并通过劳动力市场或者适当的劳动中介服务使他们顺利就业。
从我国现阶段就业领域的情况看,一方面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从我国实际国情出发;另一方面也要借鉴国外的经验教训,按客观规律办事。总结起来,政府主导但不是包办,社会积极参与,市场竞争选择,以就业为导向的模式,会成为新世纪我国较为理想的促进就业和谐的模式。在此,首先是要把实现社会充分就业作为我国当前最为重要的社会经济发展目标之一,明确政府责任,确保优先地位;其次是要建立完善的农村劳动力市场服务体系,实行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良性体制;三是要采取多方面的有力措施,并切实地加以落实,以确保充分农村劳动力就业目标的实现。
一、农村职业教育状况对农村青年就业的影响
在我国农村地区,由于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导致农村教育事业发展落后,农村教育质量得不到保证,严重影响了农村人口素质的提高。一定的人力资本存量是劳动力实现外出的前提,并且人力资本存量越高,流动率和找到工作的概率越大。农村劳动力长久以来习惯于传统农业和传统手工业,受过职业教育和培训的比例很小,2006年农村固定观察点农户数据显示:农村劳动力中,有专业技术职称的为0.07人/户,其中,东部地区0.08人/户,中部地区0.05人/户,西部地区0.07人/户;受过职业教育和培训的人数为0.12人/户,其中,东部地区0.13人/户,中部地区0.08人/户,西部地区0.21人/户。这样农村劳动力转移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农村劳动力供给和非农业部门需求在文化层次上的错位,导致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空间越来越窄。我国目前有3亿多农村青年,其中只有约2.5亿人接受过基础教育,多数没有经过职业培训而过早进入了就业市场,农村女青年尤甚。有许多调查表明,大多数农村青年都希望在就业之前接受一定程度的职业教育与培训,以增强其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能力,但却得不到相应的培训机会。目前除了一些临时性的农业技术培训项目及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农业中学外,只有民办教育机构的大门是真正向农村青年敞开的。但前者并不符合农村青年的需要,因为大多数农村青年今后的就业方向是非农业部门,那种认为只能向农村青年提供农业培训的观念在很大程度乃是一种业已过时的偏见;而城市中的各种允许农村青年进入的职业教育与培训机构,则因为费用高昂而只有极少数人能成为其实际“消费者”。政府通过多种形式调动社会教育资源为农村青年提供大规模的职业教育和培训,不仅可以在相当程度上缓解农村就业压力,而且是一项回报率极高的投资。
我国每年接近1600万初中毕业生, 其中能上高中的只有400多万。2000年人口普查, 我国初中以下人口高达71.72%, 其中农村高达95.26%。2004年全国的初中毕业生约2200万人, 其中800多万直接进入了劳动力市场,而大量农村青少年缺乏必要的教育、培训, 过早就业,他们人力资本存量偏低, 加剧了就业压力。在当前城市就业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农村劳动力低素质状况必然导致低就业竞争力,从而在竞争就业机会中必将处于不利地位。随着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将导致对技能需求的大量增加,且高技能需求的增加大于低技能需求的增加,对农民工来说将面临两个问题:一是城市里的新产业和高层次的就业门路无法占领;二是现有的“饭碗”将被科学技术的进步所打破。
二、农村青年就业对社会的影响
随着农村的推力和城市的斥力不断增强,农村青年就业流动问题已成为一个越来越紧迫的社会问题。最近有研究者在做过一项针对北京市的流动农民工进行的抽样调查后指出:“农民流动的脚步变得沉重起来。分析发现,农民的外出就业冲动持续高涨,但近两年就业环境更加严峻,外出者的内心焦虑有所增加。外出者中潜存着一个游民化倾向明显的人群,需要重视并继续关注。”对于这样一个近两年来正在迅速膨胀的群体,研究者们现在还不愿意把他们直接称之为流民,而是叫做“问题民工”。这一群体的基本特征,就是经常处于寻找工作机会的状态而又总是找不到工作。他们即使长期找不到工作也不肯选择回乡,从而“进入一种面临种种问题的生活”②。
在这项调查中,有91%的农民工认为与两年前相比,外出挣钱越来越难; 72%的被调查对象感到城市政府对外来农民打工者的管理更严了;另外,认为城市市民、城市工商管理人员对外来农民打工者的态度变坏的被调查对象分别占25%和37·7%。尽管如此,仍然有75%的被调查对象认为外出农民打工的人正在增加, 58·7%和9%的人预测今后几年内家乡外出打工的人数还会增加,其理由有三:土地越来越少、种田收入不好和农民负担太重。而且在问及找不到工作会怎么办时, 44%的被访者明确表示要继续找并要到别的城市去闯一闯,另有11·1%的人态度不明确。即使因没有找到工作而遭城市管理部门遣返,仍有41%的被调查对象表示要“在家住些日子后再出来”,另有9%的人甚至表示要“中途想办法返回”,还有25%的人则没有明确表态。从年龄上看,选择继续流动于城市的人基本上是青年民工。这意味着,就在我们苦口婆心地劝说国有企业下岗职工改变就业观念,倾力为城市失业人员提供生活保障、职业培训和再就业服务的时候,就在许多城市的最低生活保障线赶超全国的农民人均纯收入水平的时候,一个庞大的流民群体正在流动农民工中间形成。考虑到今后若干年的就业形势,如果不采取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这一群体的规模将会迅速发展到数以千万计。历史上,流民与王朝更替的关系令人注意。数千万流民所形成的社会冲击力怎么估计都不会过分。
现阶段,我国的就业问题尽管形势严峻,任务繁重,但也有很多有利条件有助于解决这一问题。一是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二是社会国民经济快速增长,三是社会保障已有一定基础,四是各界人士理解支持。因此,只要采取有力措施多方务实推进,在我国就业领域,是有可能把这一问题控制在社会可以承受的范围之内的,使之得到基本解决,从而实现社会稳定的良性发展。
三、解决由于职业教育问题而引起的农村青年就业困难的对策
(一)、全面开展调查登记,建立农村青年就业档案库。为了有利于宏观调控,统筹安排,以县级以上为单位,规定凡在法定劳动年龄内、身体健康、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意愿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均可持本人身份证、户口簿到户口所在地的乡镇劳动保障事务所进行求职登记,申领《农村富余劳动力求职登记证》,实行凭证办理招用工手续和享受相关的扶持政策。为了加强对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登记的统一管理,及时了解本地区农村富余劳动力总量及流向情况,各地应对农村劳动力开展每年一次全面调查摸底。调查对象以青年为重点,调查内容包括就业情况、个人情况、就业意向等,建立起完善的农村青年就业档案库,为开展订单式培训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及时跟踪,根据用人单位及劳动者个人需求开展“订单式”培训。很多地方对培训工作都很重视,但不少地方反映效果不尽人意,有些地方除了免费培训以外,还每天给予一定标准的补助,但还是有很多农民不愿意参加培训,或者参加了培训但半途而废。究其原因,主要是培训针对性不强,农民觉得参加培训没有用。“订单式”培训则能有效地解决这种尴尬的局面。“订单式”培训的具体做法是:一方面,这对企业相对紧缺的工种及时举办短期技术培训班,同时,与一些新办企业建立合作培训关系,代为企业培训工人,及时输送到对口的工种岗位上去,或由企业自主培训,政府埋单,使农村劳动力培训工作与劳动力市场衔接更加紧密;另一方面,也根据劳动力自身的情况和意愿开展培训,对技能单一、文化基础较低的农村劳动力多选择相对简单、就业面广的劳动密集型职业开展培训,重点是进行上岗前的指导培训。对于想从事第三产业的,根据当地第三产业发展的需要,组织一些既适合个体经营自谋出路、又能满足老百姓生活需要的实用性强的专业培训。为服务农业产业化,使部分农村劳动力向开发性农业转移,针对种植、养殖业品种更新换代等具体情况,邀请农技专家前来分期分批组织培训,实行分类指导,专业培训,现场讲解有关技术知识,现场操作示范,现场解答疑难问题。通过上述订单式培训,促进培训和就业的有机结合。
(三)、实行培训补贴等经济手段鼓励参加培训。由于农村劳动力参加职业教育不仅需要占用一定的劳动时间、放弃一部分收入,还需要投入相当的资金,因此,除了加强宣传、从财政上增加对农村职业教育培训的投入等,关键在于对人力资本投资的激励,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要切实保证农民收入的稳步提高。为了鼓励农村青年参加培训,除了减免培训费用以外,培训期间还可以给予一定的补贴;对经用人单位培训并招用的农村青年,用人单位与其签订一年以上的劳动合同并参加社会保险;在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对务工的农村劳动力实行最低工资保障。
四、健全农村基层党团组织,转变工作职能,围绕促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经济与社会发展和服务于农民的需要做文章
首先,应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基层党组织急需补充新鲜血液,特别要把那些有一技之长或一定经营管理能力、热心公益、有闯劲、愿意带领群众创业的优秀青年农民吸收进党组织。
其次,建设一个富有生机和活力的农村基层共青团组织。当前,各地农村的基层团组织基本上处于瘫痪状态。团的领导机关要高度重视西部农村团组织建设,特别要重视在农民协会、农业科技推广协会、运输队、农机服务队、抗旱服务队、果农协会等农民重新集中的经济组织中组建团支部。要把那些热爱团的工作、能广泛联系群众、有一定科技文化水平、有较强市场意识和组织能力的团员、年轻党员充实到这些经济组织中去。考虑到不加重农民负担,可以从这些经济实体组织中挑选骨干团员、党员担任兼职团干部。
新时期农村党团组织的青年工作应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做文章,帮助他们提高综合素质。一是带领青年农民开展各种学习活动。党团组织要加强青年农民教育文化生活的阵地建设,兴办图书室、阅览室、夜校、培训班等,组织各种读书协会、农业科技协会、法律协会等群众性社团组织,引导青年农民学习科技文化法律知识。二是服务于农村经济发展。基层党团组织应充分利用自己的组织网络和信息优势,以及其它社会关系,会同农业服务部门为农民提供优质的法律服务、技术服务、信息服务、销售服务和劳动权益保护服务,积极拓展对外联络渠道,鼓励和帮助有专长的青年农民外出打工或从事农业产业化经营,引导和支持青年农民自我创业,实现自我价值,为自己和社会创造更多的工作岗位。
要树立典型引导青年就业创业。树立典型是共青团工作的有效方法之一。通过评比表彰,媒体宣传,扩大舆论导向的影响力。特别是要树立区域性和青年身边的具体典型,发挥磁场效应。典型要真实而具体,不可人为打造美容。典型只有来自生活,才能具有广泛渗透力和示范作用。
五、在农村中招募有志青年,进行开发性就业试点
鼓励农村青年在农业和农村内部就业,向来是政府的农村就业政策的一个基本原则,但在目前形势下,由于大量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存在,乡镇企业又处于“改制爬坡”阶段,依靠现行的农民自发性就业政策,继续让农民在自家的一亩三分地上寻找就业门路,显然不会有什么好的效果。在农业内部,目前养殖业还存在较大的发展潜力,应积极予以开拓。即使种植业内部也还存在相当一部分资源闲置和低效利用问题,通过合理利用,还可以吸纳一部分劳动力就业。近年来,一些大企业到垦区建立农业企业并招募四川、河南等地农民到新疆垦荒植棉,吸收了许多内地农业剩余劳动力。另外,政府可充分借鉴埃及等国政府的成功经验,制定相应政策,有计划地招募内地农村中学毕业的有志青年,通过技术培训和物质支持,结合治理沙荒、滩涂等进行开发性移民试点。以我国目前已经达到的国力,配合适当的制度创新措施,这项工作是很可为的。
六、建立农村第三产业发展基金,为农村青年创办第三产业提供资金支持
在农村内部,应进一步发挥乡镇企业吸纳农业剩余劳动力的主渠道作用,在农村加速发展二三产业,采取有力措施,落实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战略,带动农村第三产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程浩 《职业教育对农村青年就业的影响及对策 》 社会科学坛,2006年1期
石磊 《聂焕新农村就业问题及其政策分析 》 《青年研究》2000年第6期
叶彤 《:以创新思路扩大就业渠道———以‘订单式’培训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广东经济》2004年第11期。
版权所有:枣庄市青年发展中心 地址:枣庄市薛城区泰山路1496号
电话:0632-4411226 传真:0632-4411226 邮编:277000
鲁ICP备18054809号 鲁公网安备 37040302000173号
Copyright@2014-2021 zqfzzx.cn,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山东英特软件科技有限公司